摘要:进入农历十二月,民间俗称“腊月”,腊八飘香,年味渐浓,农历己亥猪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天文专家表示,同即将过去的农历戊戌狗年一样,农历己亥猪年也是一个平年,共有354天。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农历戊戌狗年从2018年2...
进入农历十二月,民间俗称“腊月”,腊八飘香,年味渐浓,农历己亥猪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天文专家表示,同即将过去的农历戊戌狗年一样,农历己亥猪年也是一个平年,共有354天。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农历戊戌狗年从2018年2月16日开始,到2019年2月4日结束,共354天。即将到来的农历己亥猪年从2019年2月5日开始,到2020年1月24日结束,也刚好354天。农历己亥猪年之后的农历庚子鼠年因为有一个“闰四月”,这一年共有384天。
赵之珩解释说,现在世界通用历法有3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历。阳历是按照太阳两次通过春分点(即两次“春分”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年,叫做“回归年”,周期为365.2422天,这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阳历的长度是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与阳历不同的是,阴历是按照月亮圆缺变化周期安排的,每个月平均为29.5306天,1年12个月,有354.3672天,比阳历的年少11天左右。
为了协调阳历与阴历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至355天。
赵之珩表示,即将到来的农历己亥猪年是一个平年,有6个大月(30天)和6个小月(29天),共有354天。
天文专家特别提醒说,正月初一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具体到农历己亥猪年,在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之间出生的小孩都属猪。
农历历法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咱们老祖宗的一项伟大发明:农历历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通过抬头望明月,他们发现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每隔29天左右就会重复一次(精确地说是29.5306天)。
于是老祖宗们把完全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称为“朔”,定为第一天(初一),月亮最圆的那一天称为“望”,正好是第十五天或第十六天。朔→望→朔的一个完整周期就是一个月,有时是29天(月小),有时是30天(月大),12个月称为一年。
这就是我们最初使用的历法:阴历。
但是这个阴历用着用着就出现问题了。
因为阴历的一年平均只有354天左右,和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相比少了11天,历法上的一年过完了,四季还没轮完,十几年后的7月份就要在瑞雪纷飞中度过。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中,气候变化直接指导着农事,每年春耕秋收的日子都不一样,会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不便。
闰月
为了让历法跟四季轮回对上节奏,古人决定人为地增加一年的长度,在阴历的基础上设置了闰月,也就是多出来了一整个月,形成了新的历法:农历。
古代历法家通过推算,发现19个阴历年中设置7个闰月,就能很好地弥补阴历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差值,也就是大约每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个闰月。其中,闰月出现在哪个月之后,就叫闰几月。
除了置闰之外,古人们还利用日晷找出了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和最短的一天,根据这两点将一年进行24等分,得到二十四节气,也即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每变化15°的日子。二十四节气最早的记录出自西汉《淮南子》一书,它直接反映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特征,大大方便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二十四节气也直接决定了某一年到底闰不闰月、具体闰哪个月,这个流程叫作“无中置闰”。具体来说,二十四节气是12节和12气的统称,其中的气指“中气”:
置闰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今年没有闰月,我们拿去年举例:农历六月之后的那个月(公历2017年7月23日-8月21日)就完美避开了大暑(公历7月22日)和处暑(公历8月23日)这两个中气,只包含立秋(公历8月7日)这一个节气。所以该月是闰月,月序同六月,被称为闰六月。
据说2262年会有两个春节,这也是闰月闹的:
到时候会不会放两次假?
是不是可以收两次压岁钱?
有点期待的说……
通过上面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根据朔望月周期来定月份,同时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兼顾了太阳、地球与月亮的三体关系,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三伏的计算与农历历法,不仅仅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更体现了我国古代深邃的哲学思想,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