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夏令营|您有一份暑期攻略,请查收!

2022-11-09 15:38:14 2094

摘要:暑期攻略SUMMER一转眼 夏天到了?这几天的阴雨天气?有没有影响你出门看世界呀?别担心,别失落咱所一年一度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大学生夏令营来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地球与行星科学大学生夏令营——每年,都有上百名优秀大学生齐聚地...

暑期攻略

SUMMER

一转眼

夏天到了?

这几天的阴雨天气?

有没有影响你出门看世界呀?

别担心,别失落

咱所一年一度的

地球与行星科学大学生夏令营

来啦!

???

迄今为止,

我们已经成功举办八届

地球与行星科学大学生夏令营——

每年,

都有上百名优秀大学生齐聚地质地球所

听学术大佬们

聊行星探测,说生命起源,

讲气候变化?

……

同专业讲解员们

看世界各地的岩矿标本?,

不对,

还有月球样品!

还有来自太阳系的陨石噢!

随实验老师们看实验仪器,

了解地质学家们

怎样从毫克级的月壤中

解读月球的亿年演化历史?

你们是不是

已经开始期待今年的夏令营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年有哪些精彩在等待着大家~

由于疫情影响

今年的夏令营为线上

让大家足不出户

便可云游球所,

云游宇宙~

再次强调,

夏令营同步直播时间

7月4日-7日

参与方式

BiliBili、

地质地球所视频号、

研究生会视频号

同步直播

还有问题的话,

欢迎评论区留言

或联系教育处 张老师

电 话:

010-82998733

电子信箱:

zhaosheng@mail.iggcas.ac.cn

最后,

跟着小编一起

了解一下各个讲座的主讲老师吧~

魏勇副所长/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行星物理学、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2016年担任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助理,2018年担任中科院A类先导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2013年获得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是Planetary and Solar System领域2013年度唯一获奖人,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行星物理学者。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二届科学探索奖等荣誉。

张小雷党委书记/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厅长。曾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2020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曾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务院特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排名第一)和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著作9部。

底青云 所长/院士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4月-2022年4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自2022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电磁法探测技术与方法、随钻测井技术与方法、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与方法等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土资源部行业公益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重大深地装备研发项目。获得2021年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21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科技与个人奖励。

刘传周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三批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地幔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对象为产出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幔橄榄岩,包括深海橄榄岩、蛇绿岩与地幔包体。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蛇绿岩成因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对比、洋壳增生机制与演化过程、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形成时代与演化等三方面。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Ofioliti和《地学前缘》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赵亮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深部结构地震学研究,聚焦“大陆演化动力学”为科学目标。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曾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07)、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09)、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2015)。2016年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并担任负责人,2017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领军人才,2021年获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赵盼特聘研究员

博士,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7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资助。

主要从事构造古地磁学、大地构造、造山带构造演化、古地理重建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塔里木克拉通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构造演化、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等。以第一作者在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潘永信 院士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地球深部研究(SEDI)分会执委委员,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John Adam Fleming Medal奖遴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咨询委员。

长期从事岩石磁学、古地磁学、生物地磁学、行星磁场与宜居性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SCI他引2671次,SCI-H因子32;获发明专利4项;主编国际刊物专辑3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德国洪堡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

李娟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致力于行星地球的深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研究。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中科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优秀女科学家专项奖”。担任《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Solid Earth Sciences》《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编委。

张辉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空间物理学士学位,2007年于北京大学获空间物理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学院任助理研究员。

长期从事空间物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磁层物理:磁层顶与磁尾磁重联相关现象研究;2、月球空间物理:月球与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GR-Space Physic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杨蔚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长,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岩石地球化学、比较行星学、离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2篇,SCI总引2800余次,h-index 27。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6年,获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郝青振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风尘堆积地层与古气候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Geology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SCI引用约2000次。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方向项目课题等课题。现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间冰期气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土壤地质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排名第一)。

许晨曦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树轮稳定同位素与全球变化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8篇。担任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编委,曾在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和过去全球变化研究计划(PAGES)等国际组织任职。曾获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的Outstanding Reviewer、第十二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王彦飞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球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反问题与最优化问题理论、方法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反问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优化问题有长期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首届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运筹学会青年科技奖等。任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郭光军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超级计算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的分子模拟研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核机制的笼子吸附假说,创建了水合物非标准笼子分析技术,发现了孔隙表面内层原子对页岩气的吸附机理,以及煤在剪切应力下的分解产气机理等。曾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以及中科院先导专项项目等,先后发表国际SCI论文40多篇,并获得2017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王一博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先后在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英国石油美国分公司(BP America Inc.)、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三批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勘探与开发地震学,以地震波场为核心研究对象。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曾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荣誉。

翟明国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座教授,以及西北大学和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其它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火成岩岩石学的研究,是一位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他针对早期陆壳的形成与增长、早期大陆壳的结构与成分、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变质作用和大陆动力学机制的异同等前沿核心科学问题,并且研究大陆演化历史与矿产资源的富集机理,集中研究华北陆块以及相邻地区,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在多个国际和全国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

曹明坚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近年来以精细成矿矿物学研究为基础,以现代原位微区分析方法为手段,致力于俯冲背景还原性斑岩铜矿(新疆包古图)与氧化性斑岩铜矿(菲律宾碧瑶矿集区)岩浆热液成矿过程和弧岩浆演化对成矿的指示研究。已发表SCI论文47篇,其中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23篇。2013年获美国经济地质学家学协会学生研究资助(中国共3人)、2014年获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全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李继磊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洋壳俯冲带的高压变质作用与流体作用研究,以我国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为研究对象,聚焦俯冲洋壳相关的岩石高压变质作用、折返机制、脱水反应、流体活动和元素循环等重要科学命题。在国际主流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特别资助等项目,并担任国际SCI期刊《Terra Nova》副主编。

祁生文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目前主要研究与边(滑)坡、隧道、地下洞室等相关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问题。主持/参加了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专著3部,论文123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中国委员会秘书长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Richard Wolters Prize、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第11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等荣誉。

黄天明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地下水补给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JGR、GRL、JH、HP、HJ、AG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被SCI引用570次;以通讯作者在GRL、HP、Catena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任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委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担任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工程地质学报等期刊编委。

杜爱民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磁暴预报、极光预报、磁暴亚暴动力学特征。近年来主要从事地球、行星磁场探测与研究工作。共发表 SCI 论文 130 余篇,SCI 引用 1800 余次。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973和863 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创新五号”卫星星座磁强计研制、“澳门科学一号”地磁卫星科学载荷论证等国家航天任务。第15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合作者。目前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地磁/电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的主任设计师、“天问一号”核心科学家团队火星物理场专家组组长等职务。曾任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中兴正高级工程师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智能导钻技术与装备,从事大地电磁法(MT)、可控源电磁法(CSAMT)、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法(MRS)等电磁方法与仪器研究。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了国土资源部行业公益性专项、财政部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项目、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近年来先后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会

海报 | 杨梓涓

编辑 | 段庆松 杨梓涓

审核 | 教育处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